文|陈道华
作为一个公司能良性运营的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资源要素为人力资源、资金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而针对我们从事的HR职业上来讲,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很大部分人员均将公司里的“人”这一要素看做是人力资本,视为公司运营的成本进行严格控制,而随着社会进步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逐步扭转看法,将“人”这一要素称为“人力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是公司最大的资源,是决定公司成败和发展方向的关键资源。
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也逐步推翻只有HR部门才做HR管理的模式,换之以实施全员HR管理,要求各非HR部门也必须开展好HR管理工作,比如很多企业实施的内训师制度、实施兼职劳动关系协调员等,甚至还爆出如天猫等大型企业强制在职员工内推简历等事件。
而作为招聘环节中的简历筛选工作,究竟是HR的工作,还是用人部门长的工作呢?可能在以前大部分公司的操作中均是HR通过招聘网站、招聘会、摆摊设点等途径获得应聘人员的简历,由HR人员进行现场初面或电话邀约至公司进行初面,当应聘人员通过HR初面后才会进入用人部门复试、再高一级领导面试等环节,最后再确定面试合格与否,然后再向面试合格的应聘者发出Offer。
我个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的工作开展和落实主体,也应该是多元化操作,企业应该根据需要招聘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从业经历要求、学历要求等方面予以灵活处理,既可以是HR专职人员进行统筹招聘,也可以是用人部门自己主动找人后报HR部门,还可以是各级员工根据公布的招聘条件向公司HR或用人部门进行推荐,甚至是在职员工认为自身条件适合则毛遂自荐(公司应当鼓励人才内部流动,一则可以让员工在跟适合的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另外还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可能这些最后会是公司的骨干),总之在招聘环节应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按照岗位任职条件选人到位即可。具体的主要操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区别:
1、无技术含量岗位的普通员工
因为这一部分岗位对作业人员无技术要求,如文员、前台等岗位,新员工可以随时培训上岗,则无需特殊规定由谁去负责筛选简历、谁负责初面,可以发动全员的力量,鼓励各级员工介绍亲戚朋友进公司,甚至还可以对介绍成功的在职员工以“介绍费”名义进行奖励。
对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有意愿进公司的应聘者,直接由HR招聘专员、用人部门长共同面试,确认符合招聘相关要求即可办理入职手续,主要考虑入职快,效率高的问题。
2、业务/技术岗位人员
考虑到有特殊业务、技术要求的限制,如软件开发工程师、电脑硬件工程师等岗位,HR人员对具体业务、技术了解不会那么专业,则可以由用人部门先进行简历筛选,再依据公司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应聘人员重点进行业务、技术方面的初面,若达到要求则再由HR部门进行复试,对文化程度、学历、任职条件、法律法规复合型等硬性条件进行审查,确认合适后再发出Offer,并由HR跟踪入职等工作、由用人部门跟踪培训上岗工作。
3、普通管理人员
作为普通的管理人员,如行政专员、采购员等,应当由HR负责收集、筛选简历,并通过人才测评等招聘手段进行初面,对应聘者综合素质、任职方向等进行综合评估,通过HR初面后再推荐至用人部门进行针对性复试,通过复试后再进行更高级领导的面试,均通过后则由人力资源部发出Offer,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跟踪办理入职手续和培训等工作,由用人部门负责上岗安排等工作。
4、中高层管理人员
作为中高层管理人员,销售总监、财务总监等,则应当由HR通过招聘网站、猎头公司等途径进行简历筛选,并根据相关要求确认任职硬性条件,初步洽谈后交由董事会相关领导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则由人力资源部发出Offer,由人力资源部跟踪办理入职手续、上岗等相关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变革、职业参与人员的观念改变、HR综合管理的需要,HR管理更需要全员参与,发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能动性,随时变化角色地为公司的HR管理进一步优化和深度发挥作用贡献各岗位、各级人员的聪明才智。
147
11
24
分享
19楼 国学经营核心
现在都号召非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招聘任务,是人力资源部职能,执行此项任务,需求部门是需要积极配合,包括简历反馈的时效,需求点的清晰解释等等。
18楼 懒得去想
招聘面试中,为提高面试质量,应明确面试部门在面试过程中的分工。在面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主要是评价面试者的匹配性,包括应聘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用人部门主要评估面试者的胜任度,包括专业能力、行业经验、过往经历等。
14楼 我要的LOVE1984
人力资源部的人要改变观念,要从公司管理及企业发展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即把这件事上升到“关系公司发展前景”的位置来看。
24楼 忍者神龟57967
这样不太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