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认为,团队建设最直观最经常搞的方式就是集体活动,诸如爬山、郊游、聚餐、娱乐、文体比赛等等,我认为,团建不应当仅仅这样搞的,这是片面理解团建的思想,导致员工不积极参与、活动无吸引力、老板不想投入,几头不讨好、各方不满意。
??到底怎么搞团队建设,我是这样认为的:
1、团建的目的
??什么是团队建设?或者说团队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书本上的理论不去说,浓缩或归结起来,我认为,就是四个字“服从、团结”,即:
??服从:就是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社会的人情世故,包括上级的安排和指令、同事的求援等,行动上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语言、文字、表达等方面需严格履行,思想上偶有抛锚可以不计较。
??团结:不管是本部门同事,还是其他部门同事,甚至其他单位、外省、其他民族、外国等人士,在共同参与的项目、工作、事情中,一定要团结所有人士,为了共同的方向、目标努力前进,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应当求同存异,主动保持与最高领导的指令和要求一致。
??服从,可以让管理减少阻力,保证高效;团结可以积思广益,可以做到劲往一处使,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可以让困难变得容易,可以集中力量做大事。
??相反,如果不服从,就容易让团队变得散沙,难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减小;如果不团结,在激烈竞争中,就难以形成较强的技术力、战斗力、竞争力,就容易输给竞争对手,甚至在对手不出手的情况下,都可能被自己的内耗打败。
2、搞活动进行团建不是好办法
??想到团队建设,就需要用爬山、文娱、拓展等形式来开展,我认为,这是形而上学或者简单直接理解团队建设,而且这些形式带来的效果、结果往往也告诉我们,这些方式方法,确实对团队建设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疗效,还会导致费用增加、各方指责等弊端。
??相对每天每周每月都进行的日常工作来讲,即使再有经验,以上那些活动,都显得经验、技巧、规矩等缺乏一些,甚至在如本案一样的安全方面都可能出现这样那样难以预料的结果。
??我是不赞成用搞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团队建设的,这不但会增加HR或主办部门的工作量,而且还会影响参与部门或员工的本职工作,更会增加单位的费用支出,还可能出现诸如安全等方面的意外。
??最关键的是,这些活动,对于团队建设的作用实在太有限了,或者不客气的说,根本没什么效果,大家热闹一番或者最多三分钟热情就结束了,后续效果的跟踪或检验更不容易持续深入。
??环顾中外古今,成功的团队建设,有哪个是为了团队建设而特意搞一些所谓的活动的,往往都是随着团队前进的需要而在工作和任务中慢慢灌输、执行团队或上级的批示,不断的重复、要求、检查、处理,自然就让团队向着“要求”的方面前进了。
??比如:中国革命队伍的建设,有没有特意搞一些活动呢?是不是随着每个时期面临的特定事件而对各级人员做出特殊要求,并且通过会议、工作要求执行下去;或者在出现严重或重大不合拍的倾向时,及时出台某些政策、要求或者处理某些人员,给予及时纠偏。
??我认为,中国革命队伍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团队的建设,有许多经验和做法是值得企业管理借鉴的。
3、团建更应该体现在工作中
??特意安排的搞活动,只能是偶尔一次的打牙祭,根本不可能天天搞、周周做,如果只是偶尔一次的“提醒员工需要注意团队建设”,确实最多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然而,天天做、周周弄的日常工作,确实是随时都要面对的事情,深植于每位员工的心中、脑里,甚至让员工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工作习惯,这些模式和习惯的某些内容,难道没有团队建设的影子,这些不正是团建的切入点吗?具体来看,可以这样开展:
1)个人方面。
??团队最基本的组成就是“个人”,要想团队建设提质上档,必须紧紧抓住每个人的“质量提升”,就团队建设的个人内容,主要应当抓住:
??公司/部门/班组/岗位的规章制度培训教育,这是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天天讲、时时说,这是员工直接上级必须当好这个婆婆嘴;员工各种行为、工作过程、言语、表情表现等各个方面,是否符合规章制度、上级及公司的要求,需要上级领导适时检验、指正甚至依照规定进行处理;公司/部门等修正或出台的新要求新制度,必须及时让员工从思想到行动等各方面跟上步伐,直接上级必须负起这个责任;公司领导、HR部门不定时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或处理。
2)合作方面。
??合作既有两人、多人之间,也有与部门内、跨部门、其他单位,也有与平级、下级、上级,也有与国外相关单位或人员。
??不管与什么单位或人员合作,都会从两方面对团队建设提出一定的要求:一是个人综合素养,二是本单位的团队形象。
??个人综合素养前面已经提到,本单位团队形象的体现,必然从合作项目、工作、事情等方面体现出来,包括合作态度、工作能力、团结协作、敬业精神、解决困难、问题处理、利益维护等方面。
??比如:利益维护,如果是与本部门同事合作某项工作,极力维护自己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在不影响合作工作顺利开展和不损害公司/部门利益的前提下,是可以理解的。比如与同事商量谁上白班或夜班一事,提出自己只上白班而不上夜班,只要同事愿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代表本单位与国外合作单位进行商务谈判,极力维护国家和本单位利益,对方提出的某些苛刻要求,可以当场坚决拒绝。比如对方要求单位违反国家出口限制的规定给予对方转让某些设备或技术,甚至提出参观本单位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制造流程或查阅关键资料的要求。
??不管与谁合作,都是希望为了合作内容的顺利较好完成,是希望多赢,而不是损人利己,更应该维护自己、部门、单位、国家的利益,也应当全面遵守相关规定。
??这些内容或操作,全都贯彻在实际的工作中,当然,在平时的培训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演练、实操练习,对培训不合格的,需要再训,再不合格,可以调离原岗位或者辞退,至少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
??个人和合作方面的要求教育培训、实际工作、检验处理做到日常化,就自然容易打造属于本单位实际要求的团队,而且是从上到下可以保持高度一致的,团队建设的效果也将不期而遇。如果确实想通过“搞活动”来为团队建设加点佐料,那也是非常辅助或偶尔点缀的事情,不需要将“搞活动”提高到“团队建设”的唯一或主要选择的这个高度。
4、团建的结果如果运用
??团队建设,其实就是通过日常大量工作的检查考验,通过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的比对衡量,用法理情的方法,鼓励与单位高度保持一致的、改造能够改造的、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单位要求的人员,而不是三者都同样鼓励,或者同样不鼓励。
??这样的方法,可以体现在规章制度的日常检查处理中,也可以体现在绩效管理体系中,还可以体现在上级或公司的临时要求中。
??总之,团队建设无需特别用“搞活动”来特殊化对待,如果紧紧抓好“日常工作”这个基础,抓牢各级管理者,做好细节,团队建设其实并不难,也无需花过多“冤枉钱”!
201
87
47
分享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47楼 看热闹的平头ge
确实,不可本末倒置。文化建设要灌输到日常工作中去。像刚审批完年度文化活动计划,转身给你临时加个活动,还要求活动的周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