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个笔记,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为何突然来了上面一句引言,源于V课讨论区有些小伙伴,枪林弹雨的抨击让我有点忧伤,为刘老师感到一丝委屈,当然以刘老师的功力,肯定不会在意。对于V课,我还是希望各位小伙伴,“可提问,勿抨击”,毕竟知识这东西斗嘴是没意义的,只有相互的探讨才能共同的成长。
一、个人收获
1、组织的四大核心因素
2、过去的牛人完成业绩,未来的牛人突破业绩
这句话让颇有感触,心中一震,按图索骥,按部就班的企业与员工是帮助不了企业发展的,他们不过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创意的变革者。牛人,是需要天赋与资质的,不是时间的沉淀就可以成就一个牛人,在很多国有企业,至今还是论资排辈,数年头,等把前辈熬退休、熬升职后,自己就可以上位了,这样的企业如何进步?我每次都会灌输给我们的中层这样的思想,”你们培养不出优秀的下属,说明你们缺乏带团队的能力,所以,必须让你的下属跟现在的你一样优秀,同时,为了保证你不被下属替代,你得不断的学习,让未来的自己比现在更优秀。“这样的组织与团队才是良性的团队,拥有这样的团队,企业才能发展与进步。
二、隔岸观说
V课结束后,看到很多小伙伴的评论,虽然也回复了一些,不过没法面面俱到吧,针对以下几点,我谈下个人的看法。
1、吐槽课程太理论,不如实操
这类小伙伴占了相当一部分,氿哥冒着被抨的风险,一定要站出来说几句。很多初学者一开始接触人资,就会说,“来点实操性的吧,说那么多空话干嘛呢,每天一堆大道理,然并卵。”原因何在,就像没学会走,就想跑起来一样。实操的东西有很多,你是想学各种腹黑技能还是各种PK叫嚣?HR如果就为了学这些,我就笑了。还有小伙伴会说,那来点专业的知识操作吧,书上都有啊,自己可以去读书呀,看不懂内容就指望讲师教你,怎么不去思考下是否是自己功力不够,即使讲师讲了,也不会懂的。
一切的实操都无非外在的形式,理论是内在的修行,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功力不够深,学了太多的招式,是发挥不了其真正作用的,反而容易走火入魔,误伤自己。所以,HR初学者,不要想着跑起来,先学会踏踏实实的走路,千变万化的实操,无非就那几样,作为HR科班毕业生,我用到现在,也就陈咬金的“三板斧”,万变不离其宗,犹如八卦一般,掌握规律,这是永恒的。
2、HRBP,臣妾没有路子啊
这个问题,我看是诸多小伙伴嗷嗷待哺的。我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了解过公司的财务数据吗?如果说没有的话,我是真不知道绩效考核,你是如何操作的。如果知道公司关键财务大数据,那了解过数据背后的运营规律吗?这就是企业盈利的根本,收益、支出、净利润等等,每个部门在价值链的哪个部分,这样你就可以了解公司运营的根本,作为非业务出身的我们,必须围绕数据多问为什么?根据研究表明,成为企业老板的要么是销售,要么是财务出身,这个比例占到了98%,可见数据是多少的重要。
数据过关后,要了解行业、公司大环境情况,明白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机遇与挑战到底是哪些,所谓知己知彼,作为信息的最大收集者与分析者,再与各部门负责人谈内部管理,谈考核激励,不要每次都是从专业的角度生搬硬套,多从业务部门角度谈解决方案。
总结:非常感谢刘老师分享三茅V课,这个项目的思路,作为一个社群的研究者与三茅社区的成员,让我获益匪浅,期待更多的分享,赞一个。
111
117
20
分享
13楼 李小星
说的很在理。一个好的HR的确是要懂数据 懂运营 懂财务 ,尤其是HRBP,不应该只是打打杂,做做团队氛围建设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是这样的),而是业务出身 深谙业务的才行。
11楼 刚毅的熊猫
写的很有道理!我们首先是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看待每一节课,取长补短。而不是怀着挑毛病的心态来听课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能盲目的只关注实操,每个公司并不一样。视野不宽,思路不开阔,总是执着于具体事务,终究跳不出这个怪圈,正如李老师所讲,沉溺于具体事务。还是应该沉下心来,坚持学习吧。
近24小时数据量增长最快的文章可上榜
20楼 谈生论道1
听完课后,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真得很难得,写得很棒,向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