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作为一种常见经济犯罪行为,指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个人或少数人员利用其在企业的特定职务之便,侵犯单位财产权益的行为。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判定职务侵占。
职务侵占是指企业员工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侵占、挪用、骗取等手段,占有本单位或其利益相关方的财物,或者违反公司章程、协议等规定,以其他方式侵犯单位财产权益的行为。
判定职务侵占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施行为主体为公司的特定员工或职员;二是存在侵犯财产权的事实,且非法占有目的明确;三是该员工或职员利用其职务之便;四是侵害的对象为公司、企业的财产利益。
主要涉及的是公司的特定员工或职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等。这些人员因其在公司中的特定职务,拥有一定的权力和便利条件。
在职务侵占中,必须存在侵犯财产权的事实,且该员工或职员的非法占有目的必须明确。如挪用公司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将公司财物低价售出获利等。同时,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是故意的,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单位财产的损失而故意为之。
这是指行为人利用其在公司中的职务或地位所享有的权力和便利条件。例如,财务人员利用其管理公司资金的权力,挪用公司资金;销售人员利用其与客户的关系,收受客户回扣等。
职务侵占的侵害对象为公司、企业的财产利益。这里的财产利益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如资金、设备、原材料、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财产,只要是被单位合法所有的,均可成为职务侵占的对象。
在职务侵占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证明力的认定是至关重要的。通常需要收集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人员的供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在收集证据时,要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同时,对证据的证明力要进行充分评估,确保证据足以支持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
在判断和处理职务侵占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确保案件的公正、公平和合法。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审计制度和监督机制,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预防和减少职务侵占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职务侵占案件,要及时报案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处理工作。
总之,判定职务侵占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主体、侵犯事实及非法占有目的、利用职务之便以及侵害对象等多个方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预防和减少职务侵占的发生。